要探索建立更適合年輕人學好中醫藥的教學體系
作者:云賽俠 來源:新華網 更新于:2018-3-9 閱讀:
19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在談到對北京中醫藥大學未來發展的想法時,徐安龍表示,要探索建立更適合年輕人學好中醫藥的教學體系,它是一個既能傳承中醫精髓,又能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和語言的教學體系,把中醫藥作為中國古代科學瑰寶介紹到國外,講好中醫故事。
新華網:您對北京中醫藥大學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想法?
徐安龍:北京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北中醫”)作為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學校,最重要的問題是通過北中醫這個舞臺探索一條適合現代中國年輕人學好中醫的道路,培養他們既能運用中醫思維,又能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現代科技語言詮釋中醫,這是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通過我們的臨床服務打造多層次的、既有基層服務體系、又有引領作用的醫院。探索通過中醫醫療服務,構建起符合中國國情的分級診療網絡體系,使我們能夠展示出中醫獨特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方案。
第三個目標,建立一個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科研體系。一是挖掘中醫里面的智慧,挖出中醫里的寶藏。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凝聚著深邃的智慧。我們把這個寶挖出來,把這個智慧闡釋出來、揭示出來,需要嚴謹的學術研究,既要傳承好中醫的思想,不走偏,同時借助現代科技、生命醫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來揭示中醫的奧秘。探索一條闡述、研發中醫精髓的科研體系。
把這三個目標做到,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好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學科體系、自然而然就能把中醫藥作為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介紹到國外,因為我們不僅沒有偏離中醫的核心思想,同時又能用現代語言、現代技術講出中醫好故事,唱出中醫好聲音。
新華網:您覺得中醫藥教育,我們需要做什么?
徐安龍:傳承和創新做的不夠。
首先講傳承,在進入了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之后,變成課程化、課時化,有些中醫經典課程講的還是不夠,有缺失的成分。而這些都是傳承中所必有的內容,我作為校長需要花很大力氣做這方面工作給大家補課。同學們不僅要學好中醫基礎理論,還要熟知中醫經典,比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等,這些課程系統來講,才能使我們學生學好。
進入21世紀,現代科學浸泡出來的這一代人,他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打得不牢。我們成立了國學院,就是為我們的學生再補上傳統文化這一課,讓同學們理解中醫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一個什么樣的脈絡,是什么體系,什么思想構成一個治病診斷的體系。
醫古文的能力也有不足。同學們現在學古文很少,能把《黃帝內經》自學讀通的人很少,古漢字的意義都不知道,而古漢字是很重要的基石。我們現在把醫古文作為一個補短板的工作,對醫古文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可通過醫古文考試代替英文考試獲得學位。
上篇:
下篇: